1.為什么天氣越冷,制熱效果越差?
答:主要是天氣越冷,室外溫度越低,空調越難吸收室外空氣環境的熱量,導致制熱效果相對較差。
2.為什么在氣溫低于-5度時建議使用其他設備取暖?
答:冬季空調制熱時,空調通過室外換熱器(冷凝器)吸收室外空氣的熱量,再通過室內換熱器(蒸發器)將熱量傳遞到室內。同時,制熱時,室外熱交換器作為蒸發器使用。當室外溫度低于-5度時,冷凝器與室外空氣的熱交換溫差將接近于0。所以沒有換熱效果,導致空調整體制熱效果不佳,甚至不制熱。所以需要開啟空調的輔助電加熱功能或者采用其他加熱設備。
3.空調為什么要除霜?
答:冬季制熱時,由于室外換熱器(冷凝器)的蒸發溫度在零度以下,流經冷凝器的室外空氣會凝結在翅片上結霜,影響冷凝器的換熱面積和空氣流通,從而影響空調的制熱效果。所以為了保證空調的制熱效果,需要除霜。
4.如何判斷一臺空調是否正常制熱?
答:空調制冷制熱檢查的標準:開機15-20分鐘后,在距離室內空氣進出口10-20 mm處用溫度計探頭測量溫度。制冷時進出風口溫差不小于10℃,制熱狀態下(熱泵空調)進出風口溫差不小于15℃,電輔熱空調進出風口溫差不小于23℃;
5.為什么出風口的溫度不能代表機器是否有問題?
答:空調出風口的溫度不能用來判斷和衡量一臺空調是否正常。判斷和衡量空調正常與否的標準,主要是根據空調制熱時,室內機的進風口和出風口的溫差。只要進風口和出風口的溫差達標,就可以判斷空調沒有問題。
決定出風口溫度的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一個是機器與環境的匹配,一個是室內空氣本身的溫度,還有其他外界的影響??照{本身的功率是一定的,風量也是一定的。判斷機器是否正常,主要是看他們提高通過空氣溫度的能力,也就是進出風口的溫差!如果進風口本身的溫度高,出風口的溫度就會高,如果溫度低,出風口的溫度就會相應的低。水漲船高,這是真理。所以出風口的溫度并不能用來評價和判斷一臺機器是否正常制熱制冷。
6.為什么空調一直開著,到了一定程度,溫度為什么很難上升?
答:室溫較低,所以空調和暖氣對室溫的改善更明顯。隨著室溫的升高,室內溫度與室外溫度的差值變大,所以從室內傳到室外的熱量會越多,室內溫度的升高會變慢。當溫差達到一定程度時,空調產生的熱量正好轉移到外面,被中和,所以在這個程度,溫度不會再升高。